专利业务
设计战略;申请前的检索并提出专利性意见;加快程序;制作附图;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优先权证明、证书副本;著作项目变更建议;专利许可与技术转让方向;复审、撤销、无效请求建议;代缴年费的支付与提醒服务;专题、新颖性、法律状态检索;恢复专利请求咨询;专利侵权分析方向;专利文献与非专利文献的检索及专利检测;技术文献翻译;专利战略培训;专利价值评估介绍;专利质押贷款;企业专利技术法律顾问
商标业务
商标战略的设计和分析;商标设计;申请前的注册咨询、商标查询;代理商标注册、变更、续展、转让、许可使用;商标许可合同备案。商标异议、复审、答辩;驰名商标认定、著名商标;为企业制定商标管理制度;为企业起草商标转让合同、许可合同等;商标价值评估;商标质押贷款;港澳台商标申请;商标马德里国际查询;单一国家查询
版权(著作权)业务
软件著作权查询、登记;作品著作权登记;请求延期处理;异议程序;原程序封存保管;网站名称登记;权利转让、许可、继承;撤销著作权登记请求;申请司法行政保护;域名登记;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版权纠纷及诉讼;权利复审;“双软企业”认定;著作权价值评估;著作权质押贷款;影视作品电影播放许可证合同登记;出版境外影视制品合同登记;出版境外影视制品合同登记;出版境外录音制品合同登记;重印国外期刊合同登记
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故宫博物院举办。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在文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持续努力,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创产品开发,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此次由故宫博物院承办的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以“自过去,到现在,看未来”为主题,开展了法治宣传、学术论坛、专家讲座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文化旅游领域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创新转化的理念与成果。活动举办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各界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文化和旅游领域知识产权工作覆盖文旅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使用、交易全链条,对行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联合各方,不断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特别是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和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据悉,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的顶层设计,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遵循。同时,将以开展文创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为工作重点,继续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推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司局负责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代表和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学者和多家律所律师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4月2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烟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志新介绍2023年烟台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烟台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谭克良,烟台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宋晓文,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桂一,烟台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唐焕恩回答记者提问。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宫志刚主持新闻发布会。
2023年以来,烟台市全面深化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在全国城市知识产权保护考核、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知识产权保护评议和营商环境考核中均获得优异成绩。高质量完成2项省“揭榜挂帅”项目,烟台苹果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经验被确定为全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烟台中院民三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为2023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黄渤海新区知识产权工作被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龙口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蓬莱海岸葡萄酒”获批创建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牟平农机家电市场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名录。
知识产权政策落实更加有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统筹推进烟台“十四五”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纲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在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运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多点发力,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格局日臻完善。2023年,全市用于知识产权工作经费1700多万元,重点扶持767个项目,为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地理标志保护、专利保险扶持、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明显提升
积极打造专利、商标授权快速通道,专利预审服务量质齐升,全年共接收各类预审申请3222件,预审合格1678件,授权1336件,平均预审周期仅2.9个工作日。累计建成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9家,产出发明专利1500余件,开展各类专利导航15项,评选市优质高价值专利30项。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066件、同比增长30.1%,商标有效注册量15.5万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注册58件,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其中3个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覆盖率达88%。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健全
市场监管与公安、法院、海关等部门联勤联动,多措并举推动“行、刑、司”衔接机制走深走实。全市共办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691件,其中专利纠纷裁决案件55件、商标侵权案件395件、版权侵权案件33件;立案侦办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4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7名,涉案价值9600余万元;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40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835件;采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621批次,扣留涉案货物2.9万件。烟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烟台分中心,先后在美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建立海外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已为16家企业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烟台中院联合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办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案件120件,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500余件。
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果丰硕
加快发展数据知识产权,全省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首笔数据知识产权质押、首批数据知识产权使用许可备案登记业务均落地烟台。建成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和服务机构建设,完成27个省、市企业类和15个产业类专利导航项目验收,烟台清洁能源产业专利导航成果获批2023年全国优秀专利导航成果。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工程,认定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6家,新增国家示范企业17家、占全省的1/3,国家示范优势企业达到89家、数量居全省前列。举办质押融资活动36场,覆盖各类园区26个,惠及各类创新主体近300家。
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筱萍通报了广州法院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成效,并介绍了2024年新举措。
广州两级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决策部署,主动、积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广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效明显,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2023年,广州两级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6309件,其中刑事案件416件640人,判处有期徒刑3年以上被告人204人,判处罚金共计9300多万元;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6746件;审结知识产权执行案件9147件,执行到位金额1.7亿元。
去年,广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同时也对广州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南都记者了解到,去年底,广州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划归各区分别管辖。
为适应这一变化,市法院从今年开始,组织、指导各基层法院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执行“三审合一”的审判机制改革,着力发挥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的优势。
据介绍,市法院一方面将持续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打击,着力保护关键核心技术和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将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情节较轻、具有救治价值的企业和个人开展涉案企业合规试点,通过合规整治,挽救部分涉案企业和个人。
此外,市法院还将持续引导基层法院深化诉源治理,注重把民事矛盾纠纷解决在诉讼之前,为办案提质增效创造条件。更加注重科技助力,不断提高办案效率。更加注重执行联动,着力推进执行到位,持续推进司法协作,强化知识产权跨域司法协同保护,进一步探索制定涉港涉澳诉讼程序和裁判规则,为湾区创新发展和公平竞争注入更大司法动能。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主题“知识产权助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闻发布地方行活动,在陕西举办新闻发布会,组织中央媒体团赴陕西、重庆开展主题采访。
在重庆开展主题采访期间,中央媒体团以及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上游新闻、华龙网等地方媒体,围绕江津花椒地理标志助推特色产业健康发展、重庆建桥工业园区以区域公用品牌助力重庆小面发展、重庆大学打通专利转化堵点助推专利价值实现、知识产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进行了采访报道,从不同视角观察重庆知识产权支撑产业发展的探索实践,深度宣传解读重庆知识产权政策措施、系统介绍典型经验成效。
截至目前,此次采访活动对重庆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报道,为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为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本市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日前,《北京市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印发。
《办法》共分五章二十二条,明确了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的定义、范围以及工作原则,提出北京建立央地协同、合作共享、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规定了政府机关、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以及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中的职责。
《办法》明确了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的具体内容,包括纠纷动态监测、纠纷案件指导、重点产业指导、多元化纠纷解决、信息服务、能力提升等。此外,北京将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提供机制保障、资金保障、专家保障、技术保障,确保本市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顺利开展。
《办法》的印发,是“两区”集成式制度创新任务的重要工作成果,为北京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提供工作指引,为创新主体高效应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切实保障,为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将持续精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高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的精准度,形成便捷高效的风险预警和纠纷应对机制,以知识产权高水平保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近日,专利复审无效案件行政诉讼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介绍了专利复审无效行政案件审理情况,并围绕前沿科技领域专利保护和法律适用协同统一进行专题交流。
廖涛指出,多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各级法院、检察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此次交流对专利授权确权过程中的焦点问题进行研讨,将为进一步统一专利案件审查标准、提升专利案件办理水平、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夯实基础。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有关工作负责人参会。
近日,2024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能源化工领域专利转化供需对接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出席活动并致辞。
卢鹏起表示,此次活动是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点产业领域,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推进专利转化运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相关各方立足区域和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持续开展近距离、深层次、多元化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助力专利技术产业化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现场还举行了包括能源化工领域、氢能源领域、储能领域的专利转化供需对接,以及知识产权审查及信息服务等专题活动。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及部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代表参加活动并进行深入交流。
10月18日上午,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办。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副总干事丽萨·乔根森,欧洲专利局(EPO)副局长克里斯托弗·恩斯特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主持活动。
申长雨表示,此次纪念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致中国与WIPO合作五十周年纪念活动贺信精神,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又一具体行动。PCT是知识产权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条约之一,自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PCT体系以来,30年间,PCT在中国落地生根、不断发展,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促进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申请人通过PCT体系进行海外专利布局和国外申请人在华申请专利均保持较快增长。同时,中国与WIPO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方愿进一步深化与WIPO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平、公正、开放、非歧视的全球创新环境和知识产权生态系统,让创新创造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促进共同发展。
丽萨·乔根森表示,30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令人赞叹的进步,来自中国的申请量连续5年位居PCT申请量榜首,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PCT申请超过全球总量的1/4,涌现出一批PCT申请量名列前茅的中国申请人。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中国不仅依托PCT体系有力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也为完善PCT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WIPO期待与中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发展。
克里斯托弗·恩斯特表示,中国加入PCT,让中国创新主体得以在全球市场更高效地实现产业化,也为各国创新主体提供了共享中国快速发展的机遇。中国对PCT体系的使用和完善,进一步促进了全球科技进步和经贸往来。EPO愿与中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合力完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市场繁荣,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活动中,WIPO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代表回顾了三十年来中国与PCT体系深度接轨并积极参与PCT体系完善的历程。与会各国PCT国际单位、中国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国内创新主体、专利代理机构代表在圆桌讨论中,围绕PCT体系应对新时代新技术挑战及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进行了深入交流。